中国道教历史(三)----孕育
中国道教历史(三)------孕育
道教与其它的宗教一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早期教派并非经由同一途径,在同一地区和同一时期形成的,并且在很长时间内没有一个统一的稳定的教团组织,因而中国道教史的上限极不易认定。在早期存在有符录派与丹鼎派,但其诞生过程相当复杂。丹鼎派注重清修炼养,又有内丹与外丹之分,其前身就是神仙方术和养生气功学,它是由战国时期发展而来的。东汉后期出现的太平经与周易参同契开始形成早期道教理论,却无相应的道教组织。魏晋时期的内丹经黄庭经和外丹经抱朴子。内篇尽管社会影响较大,其社会组织力量依然弱小。老子与庄子也成为道教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源头。由此可见,中国道教产生的过程是多源的,多渠道的和逐渐靠拢而成的。各教派之间互有影响,但基本上又是独立发展,时间上前后相错,并无统一的具体创教时间可言。教名与教徒也没有统一的称呼,道教一词道见于老子想而注。依此可见道教的产生可以由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而注三书看成道教活动和道教实体出现的标志。
道教为了取得上层统治阶层的信赖的支持,也尽力满足他们的需要。自南北朝以来,形成世袭的特权阶层,他们总希望长期活下去,即使不能永生,也想长寿。道教为了迎合他们的精神生活和肉体生活的需求,向他们推销养生,服食,炼丹,房中等宗教内容。道教外丹教法在南北朝随唐盛行不衰,即得力於上层贵族特权阶层的信奉和支持。炼丹要耗资财,费人力,穷人不敢问津,中产人家也办不到,只有特权皆大贵族对此有兴趣。晋室东渡以后,文化思想与政治局面,相互自为因果。社会不安与思想散漫,连百余年之久。外有佛教文化源源输入,所以无统一信仰某一宗教的习惯,内有道士神仙思想的普遍发展,促使中国文化中儒,两家学术的再度混合,使新兴的宗教道教逐步定型。扩展到北朝社会,在政治上开始道,佛两教的互争雄长,彼此争取宫廷及士大夫们的信仰以推行其教化,而促使此种情况成为表面化,一变两晋以来各派道士的各自为政,号召团结群力而成为教争的力量,应推北魏时代最为热烈。此时领导道教运动的人物,当然以北魏朝的天师寇谦之为其中坚分子,今综合《魏书 释老志》,道教《神仙传》,及中国佛教史传等的记述,简介寇谦之建立道教,与道,佛两教的纷争事实。
相关阅读:
- 乐山紫霞宫2015年2月功德居士名单2015.03.03
- 乐山紫霞宫2015年2月功德居士名单2015.03.03
- 乐山紫霞宫2015年1月功德居士名单2015.03.03
- 乐山紫霞宫2015年1月功德居士名单2015.03.03
- 乐山紫霞宫关于2014年清明节祭拜2014.03.29
- 乐山紫霞宫举行“吃腊八粥迎新年2014.01.08
网友评论:
每日推荐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